>>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互联网+教育“
未来已来 精彩继续
吴忠市利通区“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0-10-22 16:58:58   来源:宁夏日报

  “互联网+教育”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及教育方式。吴忠市利通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紧跟时代步伐,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不断强化“加强领导、夯实基础、服务教学、创新融合、安全运行”五大举措,正在谱写着利通区教育的新篇章。

  “互联网+项目化运作”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

  扎实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是利通区人民的期望,也是利通区教育工作者的目标。目标既定,航道开启,远航就势在必行。远航离不开舵手,利通区及时成立“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利通区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资金,重点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基础网络建设等。城市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每年也拿出不低于25%的公用经费,专项用于“互联网+教育”工作。

  硬件先行,不断加大“互联网+教育”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力度。加大师生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信息化基础设备的配置更新力度,优化“互联网+教育”硬件设施,保障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

  提速降费,全力打造标准化数字校园网络环境。努力打造“互联网+教育”的信息高速路,重点解决小规模学校宽带网络接入费用问题,改造基础网络,提速增智,目前城市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村小普遍在1000M、500M、200M以上。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高度信任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以此保障移动教学应用。

  整合资源,聚焦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教学和教师治理应用创新体系,全面促进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融合。以应用为驱动,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做好城市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推广工作及所属学校智慧教室的普及工作,推动智慧校园在教育教学主流业务、主要环节的常态化应用,支持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依托国家、自治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前期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强与区内外其他学校的合作,整合现有软件和硬件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鼓励各学校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对校园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进行一定的前瞻性设计和实现,并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在教育信息化某些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绿色、安全的数字校园应用。

  举上下之力,集各方之智,攻创新之坚,利通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正在不断提速。

  教学助手为乡村教育插上了翅膀

  2019年金秋十月的一天,风和日丽,记者来到了利通区金银滩复兴学校,踏进录播教室,数学老师宗明明正在上一堂关于“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数学课。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是该校九年级(2)班的学生。课刚刚开始,孩子们就被交互式液晶屏上所播放的一段音乐喷泉的动画视频深深吸引住了,伴随着跳动的音符,一道道优美雅致的抛物线像仙女散花般浮出水面。本课的主角二次函数如约而至,液晶屏上抛物线的特殊形状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生们纷纷打开平板电脑观看教师在几何画板软件上的示范讲解,之后进行列表、描点、连线,一幅幅二次函数图像陆续呈现出来。学生们通过实践探究很快就总结出了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宗老师把检测题发到平板电脑上,让学生们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宗老师走下讲台利用手机助手将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此时每一处错误都变成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在纠错中检验所学。最后,宗老师对教学助手系统后台反馈上来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和讲解。

  宗明明,老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08年7月毕业于大庆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专业,次年9月考入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复兴学校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大家都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肩扛行囊、怀揣梦想的他踏进工作单位的第一天就被眼前这所乡村学校的简陋和荒凉浇了个透心凉:当时学校仅有36间砖瓦房教室,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低下,各项考核成绩多年垫底。当时25岁的他真想卷铺盖一走了之,可是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选择了坚守。天道酬勤,他锐意进取的教学精神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宗明明老师深情地说:“我来这里十年了,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兆核心进校园、千兆到桌面、交互式液晶书写屏‘班班通’、教学助手真给力、课堂直播资源共享,这些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创造了条件。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热爱我的学生,选择教育事业,选择扎根这里,我青春无悔。”

  他在“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中历练成长,也见证了“互联网+教育”在这所农村学校从无到有、从碎片式输入到系统化运作、从课堂单一应用到家校沟通、校园办公、校园安全等综合一体化全覆盖应用的神奇变化。

  这堂精彩纷呈的二次函数授课课例只是他引领理科教研组多年来研究探索出来的“三段五步”交互教学模式中的一个课堂缩影。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春风,他所带毕业班的数学成绩逐年稳步提高,连续多年在市区名列前茅。

  提到“互联网+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收获,八(1)班的学生赵博雅兴奋地告诉记者:“放学后,老师通过云校家布置作业、发布相关信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做巩固练习,提交后很快就能收到老师的反馈和指导,我现在做作业再也不用妈妈督促,我们学习小组的成员会互相监督、协作,大家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再加上我们各科老师都在线,有困难可以随时找老师。”“互联网+教育”不仅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所利通区偏远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半寄宿制学校,一所特岗教师超过70%的农村薄弱学校……一群同样需要成长的青年教师,一群同样希望享受优质教育的孩子……十多年的坚守,四任校长,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全力以赴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十多年的坚持,从信息化1.0到2.0,信息化让金银滩复兴学校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与超越。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的凝练与结晶。据金银滩复兴学校曹永忠校长介绍,学校主要通过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领导小组、组建学校信息研究中心、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核心推进组,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增加投入,通过课题研究推进信息化实践工作。曹永忠校长在谈到学校2019年的发展变化时,感慨地说:“我是站在前几任校长的肩上,回看他们走过的路,思考自己前面的路,下一步学校将紧抓试点校发展契机,按照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增加硬件投入,继续在使用上做好文章,从过去主要是课堂教学应用逐步拓展到学校党建、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按照智慧校园的标准全力推进学校管理方式向‘互联网+’条件下的生态转变。”经过不懈努力,金银滩复兴学校于2015年代表宁夏在青岛举办的“国际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分享展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经验,受到了业界一致好评;2017年金银滩复兴学校信息化测评档案在上海展示,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19年,学校的“新民族地区教育新模式,构建农村课堂教学新途径”案例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云校家+互动课堂”为家校共育保驾护航

  提起互动课堂教学运用的案例,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一小学教师马燕拉开了话匣子:“我们借助‘云校家’智慧教育平台,通过‘班级通知’‘作业布置’‘班级圈’等,既让家长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也有助于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每天孩子完成作业后并将作业提交到‘云校家’平台上,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再进行批阅和标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错误的地方可以备注出来,便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在“云校家”的班级圈里,学生可以上传作业、照片、语音、视频等,让大家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件等资料推送给学生,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投放到大屏幕上进行讲评,简洁高效,同时还可以实现课后回看学习,让学生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该校六(3)班学生李阳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老师用‘云校家’上的A、B、C等级形式进行打分奖励,笑脸、小红花、‘你真棒’等生动活泼的简笔画也时常跃然纸上。把优美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以示表扬,批语富有鼓励性,体现了对我们的关爱。老师们还会进行复批改错,及时让我们纠正错误进行再批。”

  据了解,利通区教育系统持续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充分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教育大数据汇聚互联网及该区基层学校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通过同步课堂、名师讲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海量适合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为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做好服务工作。

  前不久,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充分发挥在线互动课堂优势,搭建家校共育新桥梁。该校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通过阔地教育在线互动课堂,顺利召开了“齐心协力提成绩,家校共育促成长”的主题家长会。家长会上向45个教学班、2600余名家长同步直播了学校专题片、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实现了音视频同步互动、资源共享,大幅节约了时间,有力提升了家长会的实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搭建“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桥梁,营造良好共育氛围,有效解决空间、时间的限制,此模式的探索应用也意味着吴忠市利通区各学校向“数字化家校共育”迈出了一大步。

  据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一小学校长何跃兵介绍,学校在“互联网+教育”的探索实践中摸索出“‘互联网+教育’153工作机制”。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个核心。实施五项举措: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建设机构和制度;加快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速推进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转化;加大投入力度,提智增效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开展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工作,增强试点示范引领效应。落实“常态培训、提升能力”“以赛促用、普及应用”“融合创新、提智增效”三大策略,有效实现融合创新应用。利通区创新思路、挖掘潜力,在应用上下足功夫,使“互联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和有效途径,找准“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着力点,全面实现“基础扎实、习惯良好、发展全面”的育人目标。

  “互联网+在线课堂”让优质资源跨越时空

  2018年,吴忠市利通二小成功申报了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同年底,学校在南校区投资58.6万元建成了基于互联网下的全功能“录课室+智慧课堂”,北校区投资58.6万元建成了多功能会议厅,两校区实现了“双师课堂”在线互动条件,两校区共配备了120台学生使用的平板电脑,学校持续开展两校区在线教学教研互动探索。“双师课堂”的建成实现了南北校区之间的在线课堂。

  互动授课,同时能进行多点群组视频远程授课教学、联合教研、本地录制存储、精品录播、在线直播点播等多种工作,还延伸至各校的精准帮扶学校,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120台学生平板电脑的配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进行学习,全面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

  “一网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备课的基础上,吴忠市利通区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充分发挥录播教室“专递课堂”“名校课堂”和“名师课堂”的功能,借助智慧教室,运用“云校家”里的教学助手、移动讲台等功能,实现远程在线互动课堂,实现跨学区、跨区域同课异构,结对帮扶服务不同学校间的日常教学,并以一拖三在线互动课堂形式实现了校级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线课堂作为一种科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就像一座桥,连接起了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支撑的课堂,连接起了城市与农村,也连接起了在线课堂与在场课堂,打破了教与学的固定模式,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以上花絮是吴忠市利通区教育系统聚焦“互联网+教育”建设的一个个缩影,高潮尚未到来,故事还在继续。

  据吴忠市利通区第三小学校长马力介绍,他们学校通过潜心摸索实践,总结出别具一格的“专递课堂”教学教研模式,即课前三环节(意、传、暖),主讲八环节(播、捕、练、展、测、研、改、推),助教七环节(协、检、巡、捕、辅、记、反)。“专递课堂”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开元小学正在进行“互联网+创新素养”远程同步在线课堂。学校提供真实的课堂行为数据、量表反馈,辅助学校进行师资队伍培养,促进教师教学、分析与评价能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智课系统”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表情识别、语音识别、OCR识别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评测功能,精准掌握学生学情、教师教情,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教学,进一步优化学校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吴忠市利通区教育系统还依托宁夏教育云建设在线课堂系统,同时结合边远农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积极构建吴忠市利通区在线课堂建设与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模式开展常态化教学及网络教研活动,达到与自治区区外名校、区内各校的互联互通,让稀缺资源得到普及,使村小与拥有相对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及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有效实现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精准帮扶,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未来已来,下一阶段,吴忠市利通区将以“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创建为契机,实施“利通区教育局信息化环境下研训一体化发展”校际联动行动。以“信息化环境下课堂结构的变革、信息化环境下教研方式的重构、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理念的更新、信息化环境下备课行为的改进、信息化环境下评价多元的尝试、信息化环境下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着力点,多角度、全方位,着力促进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利通区“互联网+教育”的建设和应用水平,构建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的新模式,创设平等高效的学校信息化支持环境,提升广大师生及教育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促进利通区教育均衡发展。

【编辑】:韩太召
【责任编辑】:葛龙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